媒體融合發展進入3.0時代 未來凸顯十大趨勢
廣告:
《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9)》認為:媒體融合發展進入3.0時代 未來凸顯十大趨勢.
向移動端的轉移甚至傾斜不是隨波逐流,不是偶爾為之,而是刻意推進、奮發有為的具體表現。
一些地方雖然把一些媒體捆綁在一起,但管理、運營、采編仍然各自為政,并沒有實現媒介資源優化配置、生產要素有效整合。
豐富技術體系,展開智能化布局,媒體行業技術和生態布局的必要性日益凸顯。
我國媒體融合已由形式融合、內容融合升級至以體制機制融合為主要特征的融合3.0時代。2月20日,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發布的《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9)》認為,2017—2018年堪稱我國媒體融合由“相加”邁向“相融”的轉折點,由單體融合、各自融合邁向區域融合、整體融合的關鍵點,由企業云建設邁向媒體云建設的新起點。
融合呈現四大特征
藍皮書指出,最近一年,我國媒體融合呈現以下4個鮮明的新特征:
——從被動融合到主動作為。向移動端的轉移甚至傾斜不是隨波逐流,不是偶爾為之,而是刻意推進、奮發有為的具體表現。
——從做新如新到做舊如新。最初的媒體融合探索主要是做新媒體、做增量,在升級的過程中,從增量到存量,改革向深層次突破。
——從點線帶動到全面突破。經過數年的努力,媒體融合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從點線突破到面的推進,對媒體行業整體而言既是一次劇烈的轉型,也將是一次成功的跨越。
——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在“造船出海”方面,媒體的自主可控平臺化建設出現了許多新標桿,如川報集團的封面傳媒、湖北廣電的長江云、廣東廣電的觸電新聞等。媒體一方面積極擴大影響力,借道各大商業平臺進行信息分發;另一方面更為重視客戶端、云平臺和全媒體指揮調度中心建設并取得成效,進一步掌握了主動權,提升了傳播力。
發展存在六大問題
通過調研,藍皮書認為,目前各地媒體融合實踐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投入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互聯網產業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三高”產業。由于媒體融合是長期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完全靠財政支持難以為繼,也不具備可持續性。
——對高端融合型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囿于編制、薪酬待遇等體制機制問題,留不住人幾乎是所有媒體面臨的難題。
——產品研發和運營的能力亟待提高。傳統媒體產品研發和運營管理的經驗和觀念偏弱,面對新聞傳播社交化、互動化、分眾化、多樣化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在產品研發和運營管理方面的能力明顯偏弱。
——跨媒體、跨地域融合還有若干難題。一些地方雖然把一些媒體捆綁在一起,但管理、運營、采編仍然各自為政,并沒有實現媒介資源優化配置、生產要素有效整合。
——媒體內部資源優化配置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媒體雖然建立了“中央廚房”,但沒有發揮出集團化采購、流水線生產、訂單化分銷的優勢。
——在監管方面,傳統媒體包括傳統媒體開辦的新媒體并沒有享受“國民待遇”。也可以說對商業互聯網公司的監管還沒有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總體來看,媒體融合發展已經跨越了艱難的起步期,進入了快車道,大勢已成,勢不可當。藍皮書認為,未來幾年必將是媒體融合發展開創新局的階段。
未來凸顯十大趨勢
藍皮書指出,媒體融合將堅定方向,從制度、技術、經營、服務等多方面布局,優化頂層設計、改善評估標準、引進優秀人才、精準定位用戶、拓寬服務范疇、增強技術體驗、豐富多元市場,推動融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對于媒體融合發展的十大新趨勢,藍皮書總結為:
優化頂層設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完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體制,媒體在獲得政府部門提供的新聞資源和其他支持的同時,也認為市場能力受到一定約束,希望政府進一步增加支持力度;堅持內容原創,振興媒體品牌,引導用戶接觸有深度的觀點和文化;取商業公司之長,實現全方位融合;構建科學考評體系,完善評估制度;建立存量人才庫,提升引進人才獎勵機制;新媒體行業明確身份定位再出發,如全國10余家省級新媒體集團的網站需要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記者需要取得記者證,喜馬拉雅等視聽類APP身份也比較尷尬;營建有利于媒體轉型的管理環境,自媒體的法制化建設速度跟不上互聯網發展;豐富技術體系,展開智能化布局,媒體行業技術和生態布局的必要性日益凸顯;探索多元經營,增強市場競爭力,要解放思想、優化結構、多元發展,尋找更多的經濟支撐點。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