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常見類型
廣告:
1、慢性結腸炎
慢性結腸炎是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通常根據致病原因分為特異性,即有明顯原因的結腸炎,和非特異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結腸炎。
2、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或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簡稱潰結),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結腸炎,病變位于結腸的粘膜層,且以潰瘍為主,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但可向近端擴展,以至遍及到整個結腸。主要癥狀有腹瀉、膿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長,病情;輕重不一,常反復發作。
3、腸易激綜合癥
腸易激綜合癥(IBS)屬于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而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異常改變可資解釋的癥候群。其特征是腸道功能的易激性。常因進食生冷、腹部受涼甚至氣候變化,出現腹痛、腹瀉、腹脹或便秘。大便不規律,或有時一天大便多次,甚至因突發的腹痛、便意找不到廁所而尷尬,患者多處求醫均診斷為“慢性結腸炎”,給予抗生素治療如用氟哌酸、抗菌優、甲硝唑等,但效果常不太理想。它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最新研究表明,可能與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紊亂有關。西醫對此還沒有特效療法,目前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癥狀控制不理想,且復發率較高。 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腸炎、易激腸炎等,現均已廢棄。臨床上十分常見,此病雖然呈良性經過,但由于發病率高,且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故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重視。
4、克隆病
本病于1932年由Crohn、ginzterg和Oppenheimer最早描述,所以稱為克隆(Crohn)病。本病也曾有過其他名稱,如“肉芽腫性腸炎”、“節段性腸炎”、“局限性回腸炎”等,但這些名稱都不能反應本病的特點。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醫學科學國際組織委員會將本病定名為克隆(Crohn)病,定義為“克隆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疾病,多見于青年人,表現為肉芽腫性炎癥病變,合并纖維化與潰瘍,可侵及胃腸道的任何部分;轉移的病變可侵及腸道以外,特別是皮膚。最初的描述認為是回腸末段的疾病(末段回腸炎),以后發現這種疾病可侵犯胃腸任何部分,包括口腔到肛門。臨床表現決定于病變的部位和病變的范圍。全身合并癥可有發熱、營養不良、貧血、關節炎、虹膜炎和肝病等。”
5、腹瀉
腹瀉是指糞便水份及大便次數增加,是胃腸道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正常人大便次數為每周3次至每日3次,每日大便量小于150克,當大便次數超過每日3次,糞便量大于每日200克,且水份超過糞便總量的85%時,即時腹瀉。腹瀉常可伴有大便緊迫感及腹部,肛周不適等癥狀。腹瀉病史短于3周者為急性腹瀉,超過3周者為慢性腹瀉。
6、便秘
便秘是一種很常見的臨床癥狀,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不暢、費力、困難、糞便干結且最少。正常時,每日便次1-2次或2-3日排便一次,但糞便的量和便次常受食物種類以及環境的影響。許多患者的排便<3次/周,嚴重者長達2-4周才排便1次。有的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排便困難,排便時間每次可長達30分鐘以上,糞便硬如羊糞,且數量極少。
7、腸息肉
大腸息肉系結腸和直腸隆起性病變的總稱,是根據觸診、結腸鏡觀察或X線鋇餐灌腸檢查而作出的臨床診斷。大腸息肉臨床表現不一,早期可無任何癥狀,一般臨床表現可有腹痛、腹瀉、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為帶蒂的,也可以為廣基的;可以分布于結腸、直腸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結腸和直腸;可以為單個或分散分布,也可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
8、大腸結核
是因結核桿菌侵犯大腸引起的慢性特異性感染。大腸結核以回盲部多見,其次可見于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等,偶見于直腸。絕大多數大腸結核繼發于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本病多見于青少年及壯年,無明顯性別差異。大腸結核沒有特異的癥狀和體征。起病多緩慢,早期可無癥狀。典型者可出現右下腹、中上腹、臍周圍或全腹部腹痛,性質一般較輕,呈隱痛或鈍痛。大便習慣異常、體重下降、結核病的毒性癥狀等癥狀。
9、放射性腸炎
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分別可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的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粘膜細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動脈壁腫脹、閉塞,引起腸壁缺血,粘膜糜爛。晚期腸壁引起纖維化,腸腔狹窄或穿孔,腹腔內形成膿腫、瘺道和腸粘連等。
10、結腸癌
結腸癌(包括直腸癌)是大腸的腺癌,為腸道內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尚未明確,但本病的發生與多脂肪少纖維的飲食有關,腺瘤狀息肉、結腸血吸蟲、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亦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約40%的結腸癌分布于直腸及直腸乙狀結腸曲,其余分布于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及肝、脾曲等處。結腸癌主要為腺癌,其余為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可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多見于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變者,發病年齡較輕。
廣告: